泰山队的“年轻化”,如今听起来更像是一出荒诞剧。赢了要年轻化,输了也要年轻化,仿佛这三个字成了灵丹妙药,包治百病。可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剂猛药背后,究竟是良方还是挡箭牌?
足球报言之凿凿:“泰山要和崔康熙就年轻化达成共识,并愿意承担年轻化风险”。“承担风险”?说得轻巧!输球了,可以说年轻球员经验不足;成绩下滑了,就说是转型阵痛。敢问一句,球迷的耐心是取之不尽的吗?泰山队莫不是把球迷当成了傻子?
与其沉迷于“年轻化”的幻梦,不如先好好反思一下球队的现状。崔康熙频繁使用老队员,球迷怨声载道,这可以理解。但问题是,老队员上场就一定是原罪吗?战术安排是否合理?球员状态是否最佳?教练组的指挥是否到位?这些问题不解决,就算把一批批年轻球员推上去,也不过是让他们充当炮灰,重蹈覆辙罢了。
泰山队如今的境地,正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中的蔡桓公,讳疾忌医,不愿正视真正的病根。管理层的混乱,教练组的无力,球员的低迷,这些才是真正的顽疾。一味地迷信“年轻化”,如同饮鸩止渴,最终只会自食恶果。
况且,这所谓的“年轻化共识”,又有几分真心实意?崔康熙会轻易放弃自己倚重的老将,去冒险启用新人?俱乐部真愿意为了长远利益,牺牲眼前的成绩?恐怕未必。这更像是一场互相推诿的戏码,年轻化成了遮羞布,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矛盾。
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,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。与其让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仓促上阵,不如循序渐进,提供更科学的训练和更合理的出场机会。让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,在竞争中锤炼技艺,这才是真正的培养之道。
我并非反对年轻化,一支球队想要保持活力,新鲜血液必不可少。但年轻化不能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,更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。正如韩愈所言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 泰山队的年轻化,需要的是精耕细作,而不是急功近利。
与其将“年轻化”奉为圭臬,不如脚踏实地,从管理到教练,从球员到梯队建设,进行全方位的改革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年轻球员真正成为球队的未来,才能让球迷看到真正的希望。泰山队,请停止这场“年轻化”的闹剧,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!